呵呵,一华的评论 | _华_叔_ | 2003-08-04 19:28 | 把复杂问题简化,把模拟问题量化,把主观问题客观化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接受的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这篇文章基本符合上述思路,在吃完晚饭的悠闲时间里,对它加以评析。请大家指正。
文章一开始提出一个论点:人们行为的唯一充份和必要条件就是benefit大于suffering。假如一事件有两个充要条件,这两个条件必然是等价的。所以唯一一词可以省去。由此判断该文作者逻辑一般。但这个论点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个人认为把大于改成大于等于更牢靠一些,实际影响不大却可以省去一些被攻击的危险。
然后又提出一个论点: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总的价值。这个论点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但有很多问题,比如价值的可变性(人一生价值会变化吗?),价值是客观的吗?(在不同人眼中同一个人的价值是否相同?),价值是绝对的吗?(或者说存在一个对所有人都通用的基准吗?)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后续论证的基础也就不牢靠。就象在沙子上建高楼,迟早要倒。尽管如此,我们权且先包容一下作者,放他一马。
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重要论点:两个人能结婚的条件是总价值必须相等。这就不是那么明了的了,看来是文中要重点论证的了。
然后文中举了很多例子。但有些例子在试图说明论点一(人类行为的目的《=》B>=S),有些试图说明论点二(每个人有一个总价值),有些论点三(结婚的必要条件是总价值相等)。那么本文到底要证明什么?论点二和其它两个不等价。论点一三就算等价也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需要有效论证的。文中并没有做这样的论证。所以我只能又退一步,认为本文想同时证明上述三个论点。作为一篇议论文,到现在其结构已经很涣散了。
接下来依次分析每个例子,“资本家女儿嫁农民”:我推测它是用来证明论点三的。大概是说上床不洗脚使农民的价值降的比女儿低,当大官则使其价值和女儿正好相同。大家认为这个例子说服力如何?
“好莱坞女明星”用来说明论点三还是不错的。是文中难得的好例子。
“钢铁公司的总裁的女儿”我没看明白。
“二十五岁和二十六岁”,“幽默感男人”,“唐人街快餐”大概是想说明决定价值的若干因素,用来辅助论点二。
“上海小姐和巩俐”这个例子最糊涂,里面有很多断言,如“上海小姐嫁美国人本身这一行为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因为你本身的总价值不变”(因果关系如何建立?)。“B1-S1=B2-S2”听起来是想说小姐自身价值不变的话走到哪里处境都是一样的。这至少是文中第四个论点。
“选择所带来的幸福增量,只能是marginal的” marginal是指边际的意思,增量当然是marginal的。此处用这个词并不确切。“无穷小但是大于零因为等于零就没有行动了”经过牛顿时代的讨论,大家都接受无穷小可以等于0。此处改成“极小但大于零”比较牢靠一些。
“所以人的命,天注定,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在他一出生时就由其父母遗传给他的财富和智商所决定了”。这是第五个论点,看起来是由“上海小姐和巩俐”例子中“价值不变则处境不变”推导出来的。但问题是它还没证明“人的总价值不可改变”呢!
“老王的例子”人的价值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该例只能说明老王目前的价值和他年轻时梦中情人的价值不相等。不知作者认为它还能说明什么。“邓小平女儿”只可以说明长辈可以留下很多价值。“魏京生”年薪从三百万降到一百万似乎其价值在降呀!那怎么反而用来说明人一生价值不变呢?偷懒一下,“风度”这一段就不看了。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能够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婚姻才能以爱情为基础。” 这至少是第六个论点。等价于“当物质需求不能完全满足时,婚姻不能以爱情为基础”。也不是不言自明的。至少一种反击如下:“婚姻能同时以物质和爱情为基础”。除了我跳过去的“风度”一段,没有看到任何文字论证该论点。
看完全文,我猜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感觉它最重要的论点其实是半截里提出来的“人的总价值一生不变”。当然上述所有论点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理论或实际证明。
5分制的话,我给这篇文章打最多1分。
|
我给一花弟弟戴上一朵大红花
| ykkshijiazhuang | 2003-08-04 19:56 |
看样子从上学的时候就是个大辩论家了 |
一华
| 呀呀 | 2003-08-04 20:30 |
真能说,PF! |
治学严谨,
| yserena | 2003-08-04 22:45 |
还是少说为妙,
但是少说不等于不说,对吧一华 |
严重同意一华弟弟的发言
| 安猪 | 2003-08-05 11:53 |
作者的逻辑实在很糟糕,很糟糕。。。 |
呵呵
| _华_叔_ | 2003-08-05 13:40 |
多说多说~多说才有提高嘛~
其实文字有内在的模糊性和歧义性,真正干净的逻辑是很难以它为基础的。数学家们创造了博大的符号体系,试图用它建构坚不可摧的理论根基,以承载当代和后世人类的整个知识系统。这样,人的知识才是有序的,人类活动才是有序的。当然有序也是相对的。我们永远面临着无边的未知世界。人类的所有科学探索活动,就象在黑暗无边的原野上,提着昏黄的小桔灯前行,照亮的只是眼前的一小块。
呵呵,突然意识到可能是在不合适的地方说了没意义的话。 |
yihua
| Foxywen | 2003-08-05 16:57 |
高,实在是高! |
好象是的,所以强烈建议由一华为大家作第一次cross-training
| jxu964 | 2003-08-05 19:01 |
完美的逻辑适用于考试和作研究,其他时候,偶是不去想的(所以最近被评选为家里最没逻辑的人),但是偶也要努力重塑形象,一华同学多指点呀! |
hehe
| _华_叔_ | 2003-08-05 19:12 |
你请吃鱼我就教你玩“是不是”游戏。yaya就进步很大呀~ |
怎么不像
| 呀呀 | 2003-08-05 21:18 |
在夸我吗?没听出来! |
那榕榕教我玩游戏好了,铁的事实比较有说服力
| jxu964 | 2003-08-05 21:59 |
一华要为大家作formal training 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