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平西府-趣味经济学-助教反馈


第一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周四时候,主讲已经把课程大纲整理出来邮件发送小组成员,并用蓝色标注了助教应注意事项       
                                                
 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一节: 介绍阳光-说明课堂注意点-破冰(孩子们和助教自我介绍,说明来自哪个省)-引入对全国地图的认识、学习;

第二节:认识北京几大区-让孩子们说他们了解的北京几大景点

 可以多留点时间让孩子们记笔记,不少孩子还有些字不会写。咱们可以把重要的东西板书一下。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趣味性强,挺符合孩子们的知识需求的,孩子们地理知识的基础较差。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课堂气氛活泼轻松,主讲语言有趣可爱,非常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主讲勤于鼓励孩子们发言,并能认真倾听。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中国地图方面高估了孩子们的地理知识,造成耽误时间较多,小ta特意背的电脑想放些片子给孩子们看,也没来得及。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小塔的“开始”和“停止”卡片很奏效哦~  也可以直接用“笑脸”或“哭脸”代替,更直观哈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启发孩子们填写地图的活动,协助维持课堂纪律  会出现一直在指导孩子,而忽视主讲的情况,还是要多配合主讲。
 学生课堂表现  孩子们很乖,课堂纪律方面省心不少,从开始的害羞、小心翼翼到后来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逐渐熟悉起来了~相信下周会更好!  


第二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本次课程记录为小ta所记,二毛代转录。                      
 提前做好提纲,邮件组内沟通频繁
                                                
 课程设计的思路  基本按课件 老大提出從孩子們所在的家的地方如何倒地鐵出行到北京城的各大景點,以及如何坐地鐵到北京西站北京站,更能結合孩子們的實際情況,讓課堂內容更貼切。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比较容易,孩子接受度高。  根据景点所在地铁路线给出讲解很好可以按地铁线路分别将,在说明换乘点是什么。概念分着讲较好。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开始略紧张,不过后来就好多了。  音调可以抑扬顿挫一点,不同声调提示不同内容。(活动、讲课)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第一节孩子讨论时间过长,拖延了。  下次可以在提纲中标注一下时间,上课时可相应调整内容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孩子配合度好,偶尔坐在边上的“快乐宝贝”出现走神现象,请多加注意。  希望每次课前强调一下之前要求,并确立三点:纪律、笔记、出勤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小组讨论积极引导,鼓励害羞孩子多发言  
 学生课堂表现  团结、天际孤鸿表现抢眼,快乐宝贝属于容易走神那种,请多加关注。 注意“快乐宝贝”组,选择提问注意公平,不要提问较积极的,也注意沉默的孩子。 


第三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由于主讲本周工作繁忙,未来得及提前与助教沟通,但现场效果不错,基本助教能跟上主讲             
尽量还是提前沟通                                             
 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回顾前两节课的知识;二、讲述城市规划,从世博看城市建设 世博概念很大,看视频之前应做好铺垫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重点提出了KEYWORDS,引导孩子们理解城市规划与自身发展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马岩特别适合当老师,循循善诱,在出现小组争分的情况下也能果断的采取措施,及时稳定孩子们的情绪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回顾内容占用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减少了中间休息时间,完成全部所讲内容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本周需要看电脑,所以孩子们集中到一起,很好管理,即使有点小争吵也很快能平息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协助主讲分组,维持课堂秩序  
 学生课堂表现 大多数孩子能跟上主讲思路,看视频都很认真,只有几个孩子注意力集中不好,很容易走神儿  


第四次活动


第一次课(2010-9-18)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二次课(2010-10-16)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三次课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四次课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五次课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五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六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七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八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九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第十次活动

项目
现场情况
建议与意见
 课前主讲人和助教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  
 主讲人的表达技巧与学生沟通情况
  
 主讲人课堂时间把握情况  
 课堂秩序维持情况  
 助教的表现及职责完成情况  
 学生课堂表现  


参考页面

最后修改于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