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布编辑
《我们的城市》教学班为4年级学生,共28名,四川籍 9人,河南籍8人,安徽籍 4人,贵州籍2人,甘肃,山东,陕西,湖北,河南各1人。
授课目标编辑
(1)简单了解志愿者, 阳光, JA
(2)活动一:在城市里
城市的定义
理解城市的自发形成和城市规划
理解城市功能区
理解城市规划的意义
授课内容编辑
活动一(50分钟):在城市里,主讲人 陈岩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志愿者, 阳光和JA
其次,通过交互式教学, 进行城市的定义
然后, 通过交互式教学,以崔各庄和北京为例, 来阐述自发形成和城市规划
接下来,顺着上面的城市的形成,来引出城市功能区的概念
最后,以崔各庄某同学县城北京以及中国为例,来阐述规划的意义
授课提纲编辑
0-10 :简单了解志愿者, 阳光, JA,介绍志愿老师,了解学生背景, 写姓名牌
10-35 :通过交互式教学进行城市的定义; 以崔各庄和北京为例, 来阐述自发形成和城市规划;顺着上面的城市的形成, 来引出城市功能区的概念。教室功能区分区活动
35-50 :以崔各庄某同学县城北京以及中国为例,来阐述规划的意义。
授课总结编辑
课程一《在城市里》,陈岩做了很好的准备,打印出不同的有标志性建筑的地图,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了铺垫。授课过程按照教学计划一步步进行,节奏紧凑,互动适中。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需要注意的地方:用学生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讲述定义。比如,就城市的定义而言,课上给出的文字阐述有些过于专业,学生们并未能听进去。
授课亮点:陈岩声音洪亮,即便是教室外刮风造成门窗产生噪音,坐在教室后排也能听得十分真切。板书很多,连写带画。
总结:就教材来说,还是存在一些与打工孩子生活脱离的地方,需要我们备课的时候做足功夫,不能拘泥于教师用书,根据学生们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
授课声音要足够大,尽量多的板书,这样才能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要诱导更多的学生发言,这个班有些学生很积极,但是还有一半的学生需要调动。
有些授课材料需要回收,这次回收过程中有些混乱,准备不足,没有提前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