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城市》第一節 在城市裡
學生分佈[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我們的城市》教學班為4年級學生,共28名,四川籍 9人,河南籍8人,安徽籍 4人,貴州籍2人,甘肅,山東,陝西,湖北,河南各1人。
授課目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簡單了解志願者, 陽光, JA
(2)活動一:在城市裡
城市的定義
理解城市的自發形成和城市規劃
理解城市功能區
理解城市規劃的意義
授課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活動一(50分鐘):在城市裡,主講人 陳岩
首先向同學們介紹志願者, 陽光和JA
其次,通過交互式教學, 進行城市的定義
然後, 通過交互式教學,以崔各庄和北京為例, 來闡述自發形成和城市規劃
接下來,順着上面的城市的形成,來引出城市功能區的概念
最後,以崔各庄某同學縣城北京以及中國為例,來闡述規劃的意義
授課提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0-10 :簡單了解志願者, 陽光, JA,介紹志願老師,了解學生背景, 寫姓名牌
10-35 :通過交互式教學進行城市的定義; 以崔各庄和北京為例, 來闡述自發形成和城市規劃;順着上面的城市的形成, 來引出城市功能區的概念。教室功能區分區活動
35-50 :以崔各庄某同學縣城北京以及中國為例,來闡述規劃的意義。
授課總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課程一《在城市裡》,陳岩做了很好的準備,打印出不同的有標誌性建築的地圖,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好了鋪墊。授課過程按照教學計劃一步步進行,節奏緊湊,互動適中。學生能夠積極回答問題。
需要注意的地方:用學生們能聽懂的語言去講述定義。比如,就城市的定義而言,課上給出的文字闡述有些過於專業,學生們並未能聽進去。
授課亮點:陳岩聲音洪亮,即便是教室外颳風造成門窗產生噪音,坐在教室後排也能聽得十分真切。板書很多,連寫帶畫。
總結:就教材來說,還是存在一些與打工孩子生活脫離的地方,需要我們備課的時候做足功夫,不能拘泥於教師用書,根據學生們的特點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
授課聲音要足夠大,盡量多的板書,這樣才能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
要誘導更多的學生髮言,這個班有些學生很積極,但是還有一半的學生需要調動。
有些授課材料需要回收,這次回收過程中有些混亂,準備不足,沒有提前考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