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训材料-对外培训

参考阳光课程建设中积累的材料,根据“薪火计划”培训分享整理,待完善……


一、持续地学习了解编辑

1. 了解不同孩子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视觉学习型:大多数学习者属于这一类型。因此,彩色图片、投影仪、视频等视觉材料并非“锦上添花”,而是跟老师的讲解同样不可缺少。同时也需要精心的安排,否则多余的视觉信息很容易对学习者带来干扰。
听觉学习型:利用歌谣歌曲、大声重复、复述、讨论等
动作学习型:提供动手操作的活动

2. 了解特定年龄孩子的学习特点
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学习上有各自的特点,比如8~9岁的孩子开始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小年龄的孩子更多的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学习。
(参考:各年龄段幼儿发展年龄特征

3. 了解不同孩子能力水平的差异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也是不相同的。
有快有慢,有表现优良有表现一般,不能简单地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
面对能力水平不一样的孩子,老师关键是在于要有耐心。
完成任务较慢的学生:从未完成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任务设定时间,变成比赛;一帮一辅导;提供安静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总是希求帮助的学生:首先明确学生是否对任务要求完全理解;确保该生已经明确任务后,让他来向全班同学讲解任务;安排坐在老师旁边有不明白随时提问。
总是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仔细考查原因,是任务对学生太容易还是学生做事太草率?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额外的活动,或者扩展阅读的机会。
表现淡漠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表示认可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他们在班级里很重要;表现出对他们的重视和兴趣,遇到肯定能成功的任务首先让他们来做,并在不让他们感到尴尬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咨询他们的意见

4. 了解特殊群体孩子的特点(注意事项)
我们将要面对的孩子有他们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知识能力可能不太尽如人意。
但是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些特殊性,不要觉得孩子很可怜,不要流露出同情,不要给他们带太多的礼物,要培养孩子自尊自爱。不要因为我们的帮助,让他们养成了依赖索取的性格。(旅游景点中索讨的孩子)
其他注意事项:注意穿着,注意言行举止;守时重诺。

5. 了解孩子们的知识背景
现在在学习什么,什么内容和难度。
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大家的掌握程度如何。

6. 了解有特殊表现孩子的诉求
总有一些小的捣乱行为的学生:只在他偶尔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不要在他捣蛋的时候给予过多的关注。
总是抢答问题的学生:改变传统的问答模式,老师提问后,强制要求一段安静的思考时间,然后允许学生互相交换意见。
喜欢交头接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需要交谈来处理信息和加深记忆,可多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如有必要,将总讲话的学生分开,但需注意使用正面的暗示,不要像是惩罚。比如“这里是你的私人办公室,你可以安静地思考问题,我不想让别人打扰到你。”

7. 了解学习的规律性
(搭建背景,互动游戏,多结合实际,应用课堂纪律)
针对学生具体的特点和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重新编排与选用。
组织进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练习活动(搭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提供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和机会。
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
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示范、图片、图表等。
分组协作。
创造有利学习的物理环境:张贴学习相关的图片、海报、根据教学活动调整桌椅摆放。
实施简明、积极的课堂规则:授课之前,与全班一起,商议制订课堂适用的基本规则,规则应当明确、可执行、运用正面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不能……不准……”,条目限制在5条以内。将最后的结果展示在班级醒目的位置。遇到违规情况可以及时指出,避免反复无效的口头纠正。
正确使用表扬:公开地对班级整体进行表扬,私下对个人进行表扬,而不是相反;针对具体的事情给予明确的表扬,避免笼统的称赞。
正确处理违规:对于不守规则的行为,不要占用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最好简单明确地表示你对这种行为的失望,或者使用学生曾经的良好表现进行鼓励。


二、不断地改进提高编辑

1. 学习了解的方式
多与学生接触,尽量深入地了解他们(小鱼)
主动学习:儿童心理,教育
培训分享交流

2. 讨论和反思,记录和总结
课程提纲:讲什么,怎么讲?
课后10分钟:课后对课堂情况的讨论(更有时效性)
学生课堂表现:记录学生的情况,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分享,有针对性的讨论)
主讲课程总结:记录授课情况,不断反思总结
助教反馈:记录反馈他人授课情况,互相学习提高

记录总结对自己的意义最大!
热情很重要。


参考页面编辑

最后修改于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