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腦課-編程入門-樂跑機械人
目錄
課程目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在調查中,孩子們最喜歡玩遊戲、上網等有趣、輕鬆、新鮮的東西,但這些內容的新鮮又去和知識性、學習的持久性是互相矛盾的,而後者正是需要老師教給孩子並幫助他們獲得的。樂跑機械人課程嘗試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在主講老師和助教的帶領下,讓孩子們的學習既不乏趣味、又能持續性的學到知識。
2、計算機程序體現的是人思考的邏輯性。對於小學和初中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處於發展構建的初期,所以要求學生們掌握思考方法,但在具體機械人程序細節上不做強求。
3、掌握樂跑機械人軟件的操作、機械人程序的編寫、調試及運行。
4、掌握計算機程序中的順序執行、子程序、判斷語句以及循環語句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各自的使用場景;並能使用相應語句操作樂跑機械人運行。
5、在活動中培養孩子們對自己的事務負責、學會對任務分解、考慮事情的不同情況、動腦袋用更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大綱[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一、本大綱使用方法[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這裡並非實際上課所必須的大綱,而旨在提供主講上課所需要的素材,可供主講和助教快速準備一節課程,節約時間,並獲得盡量好的效果。
2、上課形式、內容、課上可以演示的內容等都是一個個模塊,主講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從中選擇合適的內容組合起來成為一節課。其中有些內容是經過實踐的、有些則沒有,但能夠保證組合起來的內容滿足基本的教學效果。
3、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可以自行設計課程而不拘泥於此;如果你有自己的思路和已經實踐了證明好或者不好的經驗,希望能補充在這裡,讓更多的人看到 :)
二、上課形式[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整體時間規劃[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備課:視主講人時間而定,使用本大綱組合一節課的時間應該保證至少1小時;
課前:5'-10',主講根據當節課的內容和助教溝通上課的主要內容、本節課重點、上機時需要協助學生完成的任務、其它事項等;
課中:複習(5') + 新課(15') + 上機(25') + 總結(5') ( 也可採用其它分配方式,比如【複習+ 新課第一部分+上機+ 新課第二部分+總結】,對主講的課堂掌控力要求較高,一節課收放兩次會耽誤不少時間)
課後:10'左右課堂回顧、討論,講的比較好的、有改進空間的、下次不能再採用的等;
結束:視主講人時間而定,百科上填寫課堂總結;最好在上完課的一兩天內填寫,記憶比較清晰。
2、分組[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設置原因:為了更有效的約束孩子、讓他們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採取分組。
注意事項:1) 前期強調分組概念,最後弱化甚至去除分組。
3、機械人PK賽[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設置原因:PK賽是為了提高學習興趣,根據時間而定。
比賽內容:比機械人速度、完成同一個任務需要的時間、程序的行數等
三、上課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機械人每節課都有一個任務。
1、引入課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樂跑機械人軟件介紹、功能演示;實際機械人程序演示;對自己的機械人負責;
B 順序解決問題 + 操作完成機械人前進一步和多步任務;
2、按照順序解決問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分步驟解決問題 + 操作機械人走向對角;
B 操作機械人順/逆時針走一圈 + 學會分解問題,讓機械人在場地中走任意路徑;
3、簡化重複的問題[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簡化重複步驟 + repeat命令;
B 重寫之前的順/逆時針前進的程序;
4、子命令的使用[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計算機中引入子命令的原因是什麼?適用場景是什麼?學會把任務分解?
B 爬樓梯程序;綜合repeat;
5、考慮可能遇到的情況並解決[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考慮不同的分支 + if...else...
B 躲開牆壁+走出胡同;
6、綜合+自由發揮[編輯 | 編輯原始碼]
A 跨欄、迷宮、timer使用
B 真正的python程序
四、可供演示的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圖片[編輯 | 編輯原始碼]
2、視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3、實物[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五、遊戲[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控制台和機械人[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目標:演示如何使用界面控制機械人;
2、機械人轉彎[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目標:
3、繞過障礙[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目標:演示如何何時需要使用判斷語句;
參考課程內容[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其他參考材料[編輯 | 編輯原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