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跳到: 導覽搜尋

2010年秋-朝阳育才-国学-课程提纲

已增加0位元組2013年8月20日 (二) 21:27
Importing text file
以下行被添加(+)和刪除(-):
<P>《三字经》授课提纲:<BR><BR>授课目标<BR>1.&nbsp;诵读、学习新的《三字经》经文:“首孝悌,次见闻”&nbsp;&nbsp;至&nbsp;“此五常,不容紊”<BR>2.&nbsp;使孩子体会“守信”意义<BR>3.&nbsp;锻炼孩子们通过“表演”演绎故事的能力<BR><BR>授课内容<BR>1、诵读讲解新的《三字经》经文:“首孝悌,次见闻”&nbsp;&nbsp;至&nbsp;“此五常,不容紊”<BR>2、表演“宋濂借书”、“宋濂拜师”的故事<BR><BR>授课提纲<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课前板书课程名称和大家期望的课堂:国学启蒙&nbsp;&nbsp;&nbsp;安静、专心、有意思、举手发言<BR><BR>如果有新的孩子加入,老师先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课程介绍,并欢迎新同学的加入<BR><BR>1.&nbsp;回顾上次课的内容<BR><BR>2.&nbsp;&nbsp;新课导入:&nbsp;今天我们继续三字经,看看古代小朋友都学些什么,比较下和我们现在的学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BR><BR>3.&nbsp;朗读三字经新句子<BR>拍手朗读,看图朗读<BR><BR>4.&nbsp;讲解三字经<BR>重点讲解”三才”和“五常”<BR>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海水的声音,跟着老师念诵雨果的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BR><BR>5.&nbsp;分组练习表演宋濂借书和宋濂拜师的故事<BR>(剧本见后,每组配一助教指导)<BR>练习前,老师着重讲解示范表演要点。每组表演完作简单点评。<BR><BR>6.&nbsp;感受和分享自己的故事&nbsp;(视时间而定)<BR><BR>7.&nbsp;总结<BR><BR>助教需求<BR>4名,主要职责<BR>(1)指导孩子排练故事,注意引导孩子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体验,揣摩如何进行表演<BR>(2)观察记录孩子的课堂表现<BR><BR><BR>附:剧本<BR>第3集.&nbsp;&nbsp;&nbsp;宋濂借书<BR>角色:宋濂,宋濂的妈妈,旁白<BR><BR>旁白:宋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很好学,喜欢读书。因为家里太穷,没有钱买书,他就想尽办法去向别人借书来读。<BR>旁白: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好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全抄下来。借书的期限已经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写。(宋濂跟着旁白的念诵做动作:先手里拿着一本书,读得很高兴,接着坐下来,拿出纸笔,开始抄写。)<BR>旁白:时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夜色越深天气越冷,北风从窗隙、门缝往屋里钻。<BR>众人:“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 2013年8月20日 (二) 20:47 (CST)呼2013年8月20日 (二) 20:47 (CST)”(模拟刮大风的声音)<BR><BR>旁白:宋濂被冻得直颤抖,握笔的五个手指都无法屈曲了,砚台里的墨汁凝成了坚冰。他呵呵手指,又呵呵墨汁,然后又埋着头在微弱的烛光下一字一字地抄书。(宋濂跟着旁白说的做相应的动作。)<BR>妈妈(很心疼地说):“濂儿,都半夜了,又这么冷,赶紧睡觉吧,等天亮了再抄!”<BR>宋濂(头也不抬,继续抄写):“不行,明天就到还书的日子了,我一定要今天抄完!”<BR>妈妈:“迟一两天再还也没什么关系呀,人家也不着急看这本书。”<BR>宋濂(抬起头来,很认真地说):“不管人家急不急着看,我答应人家什么时候还要什么时候还,这样下次人家才肯把书借给我。妈妈,您先去睡觉吧,不用担心我。”<BR>(妈妈无奈地摇摇头,不再说什么,拿了一件衣服来给宋濂披上,就回房间休息了。)<BR>旁白:宋濂继续不停地抄着,一直抄到天亮,终于把书抄完了。接着,他把书包好,顶着风雪,还书去了。(宋濂跟着旁白说的做相应的动作。)<BR><BR>旁白:天长日久,由于宋濂每次借书都能按时归还,人们都很乐意借书给他。而他在读书、抄书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不少知识。<BR>第4集&nbsp;&nbsp;宋濂拜师<BR>角色:宋濂,宋濂的爸爸,老师,旁白<BR><BR>旁白:宋濂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不够,为了增加学问,他就四处去访友拜师。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收拾书箱准备出门,去拜访一位有学问的老师(宋濂做相应的动作。)<BR><BR>父亲(很惊讶地说):你这么早就出发啊?等太阳出来再出发吧!那样暖和点。<BR>宋濂:“爹爹,我和老师约好今天下午行拜师礼,今天天气不好,我更应该早点出发,这样才不会迟到!您放心,我会小心的。”(说完,他背起书箱,出发了)。<BR>(父亲看着宋濂消失在纷飞的雪花里。)<BR>众人(模拟刮风的声音):“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 2013年8月20日 (二) 20:47 (CST)呼2013年8月20日 (二) 20:47 (CST)”<BR><BR>旁白:一路上,宋濂踩着积雪,双脚陷进深深的雪窝里,拔出来要费浑身的力气,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老师的家在大山里,进入深山后更难走了,漫山满壑都是雪,根本找不见路,只能探索着走,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踩空,摔到山沟里。他小心翼翼地探着脚步,摔倒了就重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继续走。(这一段,宋濂要一直做相应的动作。)<BR><BR>旁白:午后,这个全身僵硬的“雪人”出现在老师面前(宋濂来到老师面前站着,老师看到他吃惊得愣住了好几秒,随后他慌忙把宋濂拉进门。)<BR>老师(声音颤抖地说):“赶紧进来,赶紧进来,你……真是个不简单的年轻人呀!你这个学生我收定了!你如此守信好学,必定前途无量啊!”<BR><BR>旁白:后来,宋濂果然学识过人,成为明代初期最著名的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BR><BR><BR></P><P>《三字经》授课提纲:<BR><BR>授课目标<BR>1.&nbsp;诵读、学习新的《三字经》经文:“首孝悌,次见闻”&nbsp;&nbsp;至&nbsp;“此五常,不容紊”<BR>2.&nbsp;使孩子体会“守信”意义<BR>3.&nbsp;锻炼孩子们通过“表演”演绎故事的能力<BR><BR>授课内容<BR>1、诵读讲解新的《三字经》经文:“首孝悌,次见闻”&nbsp;&nbsp;至&nbsp;“此五常,不容紊”<BR>2、表演“宋濂借书”、“宋濂拜师”的故事<BR><BR>授课提纲<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课前板书课程名称和大家期望的课堂:国学启蒙&nbsp;&nbsp;&nbsp;安静、专心、有意思、举手发言<BR><BR>如果有新的孩子加入,老师先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课程介绍,并欢迎新同学的加入<BR><BR>1.&nbsp;回顾上次课的内容<BR><BR>2.&nbsp;&nbsp;新课导入:&nbsp;今天我们继续三字经,看看古代小朋友都学些什么,比较下和我们现在的学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BR><BR>3.&nbsp;朗读三字经新句子<BR>拍手朗读,看图朗读<BR><BR>4.&nbsp;讲解三字经<BR>重点讲解”三才”和“五常”<BR>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海水的声音,跟着老师念诵雨果的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BR><BR>5.&nbsp;分组练习表演宋濂借书和宋濂拜师的故事<BR>(剧本见后,每组配一助教指导)<BR>练习前,老师着重讲解示范表演要点。每组表演完作简单点评。<BR><BR>6.&nbsp;感受和分享自己的故事&nbsp;(视时间而定)<BR><BR>7.&nbsp;总结<BR><BR>助教需求<BR>4名,主要职责<BR>(1)指导孩子排练故事,注意引导孩子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体验,揣摩如何进行表演<BR>(2)观察记录孩子的课堂表现<BR><BR><BR>附:剧本<BR>第3集.&nbsp;&nbsp;&nbsp;宋濂借书<BR>角色:宋濂,宋濂的妈妈,旁白<BR><BR>旁白:宋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很好学,喜欢读书。因为家里太穷,没有钱买书,他就想尽办法去向别人借书来读。<BR>旁白: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好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全抄下来。借书的期限已经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写。(宋濂跟着旁白的念诵做动作:先手里拿着一本书,读得很高兴,接着坐下来,拿出纸笔,开始抄写。)<BR>旁白:时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夜色越深天气越冷,北风从窗隙、门缝往屋里钻。<BR>众人:“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 2013年8月20日 (二) 21:27 (CST)呼2013年8月20日 (二) 21:27 (CST)”(模拟刮大风的声音)<BR><BR>旁白:宋濂被冻得直颤抖,握笔的五个手指都无法屈曲了,砚台里的墨汁凝成了坚冰。他呵呵手指,又呵呵墨汁,然后又埋着头在微弱的烛光下一字一字地抄书。(宋濂跟着旁白说的做相应的动作。)<BR>妈妈(很心疼地说):“濂儿,都半夜了,又这么冷,赶紧睡觉吧,等天亮了再抄!”<BR>宋濂(头也不抬,继续抄写):“不行,明天就到还书的日子了,我一定要今天抄完!”<BR>妈妈:“迟一两天再还也没什么关系呀,人家也不着急看这本书。”<BR>宋濂(抬起头来,很认真地说):“不管人家急不急着看,我答应人家什么时候还要什么时候还,这样下次人家才肯把书借给我。妈妈,您先去睡觉吧,不用担心我。”<BR>(妈妈无奈地摇摇头,不再说什么,拿了一件衣服来给宋濂披上,就回房间休息了。)<BR>旁白:宋濂继续不停地抄着,一直抄到天亮,终于把书抄完了。接着,他把书包好,顶着风雪,还书去了。(宋濂跟着旁白说的做相应的动作。)<BR><BR>旁白:天长日久,由于宋濂每次借书都能按时归还,人们都很乐意借书给他。而他在读书、抄书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不少知识。<BR>第4集&nbsp;&nbsp;宋濂拜师<BR>角色:宋濂,宋濂的爸爸,老师,旁白<BR><BR>旁白:宋濂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不够,为了增加学问,他就四处去访友拜师。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收拾书箱准备出门,去拜访一位有学问的老师(宋濂做相应的动作。)<BR><BR>父亲(很惊讶地说):你这么早就出发啊?等太阳出来再出发吧!那样暖和点。<BR>宋濂:“爹爹,我和老师约好今天下午行拜师礼,今天天气不好,我更应该早点出发,这样才不会迟到!您放心,我会小心的。”(说完,他背起书箱,出发了)。<BR>(父亲看着宋濂消失在纷飞的雪花里。)<BR>众人(模拟刮风的声音):“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呼[[Special:用户贡献/Meng|Meng]] 2013年8月20日 (二) 21:27 (CST)呼2013年8月20日 (二) 21:27 (CST)”<BR><BR>旁白:一路上,宋濂踩着积雪,双脚陷进深深的雪窝里,拔出来要费浑身的力气,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老师的家在大山里,进入深山后更难走了,漫山满壑都是雪,根本找不见路,只能探索着走,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踩空,摔到山沟里。他小心翼翼地探着脚步,摔倒了就重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继续走。(这一段,宋濂要一直做相应的动作。)<BR><BR>旁白:午后,这个全身僵硬的“雪人”出现在老师面前(宋濂来到老师面前站着,老师看到他吃惊得愣住了好几秒,随后他慌忙把宋濂拉进门。)<BR>老师(声音颤抖地说):“赶紧进来,赶紧进来,你……真是个不简单的年轻人呀!你这个学生我收定了!你如此守信好学,必定前途无量啊!”<BR><BR>旁白:后来,宋濂果然学识过人,成为明代初期最著名的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BR><BR><BR></P>
匿名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