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回顾:《物质与化学》主题课。课程中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为主,第二堂课进行(真假牛奶鉴定的小实验)课堂相对活跃,尤其是在实验环节! 
 有16名同学参与,9名志愿、一位协作者项目负责人及梁老师共28人参与课堂,学生中有一对双胞胎兄,长得太像了,我又给搞混了,不过这次见到了之前在东四的“老朋友”HCJ 
 (志愿者合影) 
 本次课程以圆桌的形式进行授课 
 
 
 
 
 
 以下介绍一下课堂的情况: 
 
 环节一学生借助名牌,将自己介绍给身边的志愿者认识(双语介绍) 
 希望学生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向第一次见面的人,大方的介绍给对方 
 
 这一趴,上节课的交流互动,助教和学生之间已经脸熟,进行的较快 
 
 环节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泡泡糖遇到巧克力会“消失” 香蕉在撞击和受冻后会变黑 松花皮蛋的制作过程(QJJ、JY认为松花是画上去的,颜色是染上去的)经过提问、引导、再到制作流程的学习,发现这些竟然都是化学反应呈现的; 环节三: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食盐(salt)、醋(vinegar)、牙膏(toothpeste)的英文单词学习,及其用途学习
 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其原理的的基础上,尽量能举一反三
 
 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第二节课 
 
 这一趴主要是通过碘遇淀粉变兰色的原理进行掺假牛奶的鉴定实验材料: 牛奶、淀粉、碘伏牛奶+碘伏 牛奶+淀粉
 牛奶+淀粉+碘伏
 淀粉+碘伏
 
 利用“配置”的特殊药水,利用“棉棒”笔,完成实验记录
 更进一步的观察颜色变化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对化学实验环节的兴趣度更高呢! 
 
 
 PS:五路居志愿者有填写课程反馈表结果 
 
 
 
 下次课程,霍子艺进行《机器与发明》 
 
 
 
 
 |